当前位置:顺途网>>旅游资讯>>山东旅游旅游资讯>>潍坊旅游旅游资讯

清风托纸鸢

2025年04月12日 来源:九江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瑞昌营业部 点击:392

天光柔曼,铺展在无边的田野,漾起层层新绿的微澜。风从麦田深处起身,掠过垂柳新裁的丝绦,揉皱春水,催开春花。远处,几痕扫墓归来的人影,融入这浩荡春光里,寂静无言。

风忽然在耳畔打了个旋儿。抬头看,一只纸鸢乘风而起,翅膀被风鼓满,越飞越高,渐渐攀至云端。那墨点悠悠荡荡,却始终被线牵引,一如游子与故土间未断的牵连。望着它,心中那点因归乡祭祖而起的怅惘竟也变得柔软。

山东潍坊是风筝的故乡,也是家乡。自童年离开,便如这离土的风筝,飘摇在外。线轴握在祖辈的手中,望不见却也割不断。

驱车前往杨家埠的路并不长。穿过四柱三间的仿古牌坊,踏入风筝博物馆,迎面而来的是一片色彩的海洋。各式各样的风筝悬挂在空中、陈列在墙壁上,从盈尺的小巧玲珑,到需数人才能操控的巨龙长鸢,造型千姿百态,色彩斑斓夺目。有栩栩如生的飞鸟游鱼,有寓意吉祥的人物神仙,还有结构精巧的立体造型。它们静静地待在那里,却仿佛满怀飞翔的渴望,只待一缕清风,便能挣脱束缚,扶摇直上。

一旁的风筝作坊,则是一派忙碌景象。几位匠人正低头专注于手中的活计,没有喧哗,只有工具与材料摩擦发出的细微声响,间杂着几句乡音。一位老师傅正在扎骨架,用细线将长短不一的竹条捆扎、固定,几个动作便勾勒出风筝的雏形。往前走,有匠人将裁剪纸绢覆在骨架上,用特制的糨糊黏合,再用手指轻轻抚平褶皱。最引人注目的是绘画区,画师手持画笔,蘸着鲜艳的颜料,在素白的风筝面上勾勒线条、填充色彩。他们笔触流畅,或工笔细描,或写意挥洒,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赋予风筝,为它们注入灵魂。

凝视着这些精美的造物,思绪不禁飘远。风筝,古称“纸鸢”。相传春秋战国时期,鲁班就曾“削竹木以为鹊,成而飞之,三日不下”。到了汉朝,纸张逐渐取代了木材。及至五代,有人在纸鸢上系竹哨,风过竹鸣,作声如筝,“风筝”之名由此而来。清人顾禄在《清嘉录》中写道:“春之风自下而上,纸鸢因之而起,故有‘清明放断鹞’之谚。”清明时节放风筝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,更寄托着人们除秽迎新、祈求顺遂的心愿。《红楼梦》的作者曹雪芹也是一位风筝行家,曾著有《南鹞北鸢考工志》,详述风筝的扎、糊、绘、放之法,为这项民间技艺增添了几分文人雅趣。

在作坊一角,看到了一只半成品的蝴蝶风筝,明黄的翅膀舒展着,线条流畅优美。那一抹熟悉的颜色,瞬间勾起了尘封的记忆。儿时,房间也挂着这样一只风筝,是父亲回乡探亲时带回的。它足有一人高,明黄的底色上流淌着粉蓝相间的纹样。因为线轴不知去向,它从未起飞。每到春天,窗外春风浩荡,便觉得遗憾,只能想象它在云端飞翔的模样。

走出杨家埠,归燕的翅膀剪开了云霞,斜阳便顺着那剪口沉入了远山。路旁的空地上,有位白发老人正躬身送线,将纸鸢一寸寸托向天际。风筝在渐暗的天幕下频频顿首,奋力挣扎、盘旋、上升,终是挣脱地心,飞向天际。

蓦然想起童年那只无线的黄蝴蝶,原来线从未消失。当游子乘着命运的风远行,父母便将自己站成线轴。每当风翻捡行囊,里面都藏着一条长长的线。

暮色四合,线轴停止了转动,风筝隐入守望的目光中。那老人依然定在那里,拉住绷紧的线。此刻,所有的漂泊都已落地生根,那些被风带往八方的游子都已找到归家的路。

  • 九江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瑞昌营业部秉承“诚信、专业”的经营理念,坚持用户至上、竭尽所能、有始有终 客户至上,细心呵护全程满意。九江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瑞昌营业部成立于2015年,公司地址在瑞昌市市府西路黄......